close

湖北十堰武當清微宮在妙華巖東,離太和宮約1.5公里。其地向陽,諸峰環列,冬暖夏涼。明永樂十年(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門、廊廡、方丈、道房、齋堂、圜堂、廚堂、倉庫等計31間。後因失修逐漸毀廢。今存建築有大殿、配房、琉璃化紙爐等21間,建築面積605平方米,佔地面積5390平方米。
考證,清微宮在元代就有了相當的規模,明永樂十年又進行了大規模修建。清微宮擴建完成後,明永樂皇帝親賜宮額為“清微天宮”。
被賜為清微天宮當時是有說法的,傳說玄武大帝在武當山得道升天后,常在這裡顯現真身。武當道士認為這兒是風水寶地,歷史上許多隱士道人都願意在這兒修行,使之師出有名,成為名門正派弟子。關於“師出有名和名門正派” ,不能不說說清微宮的前身——妙華巖。


隱仙岩是武當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在中國道教歷史上久負盛名。據史料記載,漢代著名方士尹軌就在此修行。尹軌在道教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傳說老子曾授他《道德五千言》。史書上說尹軌“既明天文星氣,又精河圖洛書,既能用丹藥為人治病,又擅長燒煉金銀”。
隱仙岩實際上是一座石窟,高十一米,深十三米。由於歷史上有許多高人在此修練,所以隱仙岩也曾一度名聲遠播,但現在岩洞內僅有五座石殿了。
五座石殿的正殿裡現存有兩座石刻像,一座叫“太陽星君”,另一座叫“太陰星君”。石像背後都有兩排神秘的文字。雖說在道教典籍中有自創的龍章鳳文等,但這兩排酷像“篆書”的文字如何讀、代表著什麼,至今還無人破解。
在宋元之際,來武當山修練的人主要以隱修為主,這些人在隱修時“恨山不高,林不密,惟恐閒名落人耳中”。雖說他們留下了許多踪跡,但少有史書記載。而在武當山另一個岩洞裡卻出現有武當道人自己立碑刻像、傳名留世的景觀。
這幾塊石碑中,一塊是元代武當高道李明良自己撰寫的記錄自己生平事蹟的碑記;一塊是他自己的自畫像石刻。武當道人將自畫像刻於石上,這在武當山發現的是第一塊,非常珍貴。

 武當山榔梅祠位於通往金頂的路上,是全山十六座祠廟中最大也是保存較完好的一處。
明永樂初年,武當榔梅開花結果,武當道士李素希將榔梅果貢獻朝庭,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賞賜。皇帝認為,榔梅結果是個“瑞兆”,是玄武大帝對他登基即位的讚美,近而也成了明皇室大修武當,酬謝神恩的理由之一。
相傳,玄武大帝修練時,曾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樹上,說:“吾若道成,開花結果”。後來,他果然得道成功,梅枝在榔樹上也插栽成活。
朱棣曾下聖旨對榔梅樹進行保護,將果實做為貢品和禁果,由武當道士每年進獻。皇帝還經常用榔梅果獎賞有功之臣,朝庭功勳大臣們都把能得到一枚榔梅果做為政治榮譽而終身榮幸。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地理學家徐霞客在遊覽武當山後,也曾記載:榔梅祠旁多榔梅……,並形容榔梅開花時“花色浮空,映山絢麗”……
但是到了清朝,不知什麼原因,武當山的榔梅樹就已經完全絕跡,許多人遍訪武當尋找榔梅,但都是掃興而歸,只留下“惆悵依荒岩”的遺憾。
值得慶幸的是,明嘉靖五年,安徽齊云山道士訪武當山時,武當道教做為貴重禮品將榔梅樹贈予齊云山。一九九八年,武當山將榔梅樹從齊云山引回,栽植在榔梅祠旁。人們希望不久的將來,武當榔梅會再現“花色浮空,映山絢麗”的景觀。 

遇真宮的大殿又叫“真仙殿”,磚木結構,歇山頂式,抬樑大木構架,是武當山保存最具明初風格的建築。經古建築專家考證,其大殿的梁、坊、斗拱等許多構件,存有元代營造手法,是研究元代建築特徵的實物,具有較高的藝術和科學價值。據記載,從前,大殿內神像儀仗排列,供有珍貴的金像、金龜、金鐘、玉磬、玉案等,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珍貴文物都不知去向。唯有一組御賜銅鑄鎏金張三豐像保存下來,現已移至武當山榔梅祠保存。 

雷神洞裡,一座仿木結構的石殿,製作十分精巧。這座石殿始建於元代,明代重修,斗拱以上保留元代構件,額枋以下為明代青石構件。體現出元明兩代的建築手法和工藝。石殿後面有一天然水池,常年不干,被稱為靈池。
雷神洞是武當山唯一單獨供奉雷神的地方,在武當道教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義。雷神是上古神話中的神秘之物,即隻長一隻腳的夔。這個怪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這裡“出必風雨、光如日明、其聲如雷”的記載,可能就是雷鳴閃電的自然現象,自然一足之夔便成為雷神的最早的芻形。 

 

湖北武當山景區內,進入紫金城南天門拾級而上,是金頂靈官殿長廊。這裡幽暗陰森,石冷襲人,加之道旁聳立著靈官使用的碩大鋼鞭,令不軌之人膽戰心驚。靈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鎮守山門、監壇護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間糾察之職。設置在登臨金殿之前的靈官殿,對來者進行最後的精神洗禮,具有特殊意義。也許是由於地型的限制,金頂的靈官殿只是依岩建置的小石殿。石殿內安放一座錫製小殿,明代製造。這是武當山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錫製文物,非常珍貴。 

 

朝拜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四年,清康熙以後稱為太和宮大殿。太和宮大殿為磚石結構,琉璃瓦屋面,牆體的下部為精美的石雕。
太和宮大殿在明代稱朝聖殿,前面建有無牆閣,兩棟上彩繪各種圖案紋飾,精美絢麗。兩側為鍾樓和鼓樓,鐘樓裡懸掛一口永樂十三年鑄造的巨大銅鐘,是武當山現存體量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口鐘。大殿內供奉著真武、金童、玉女等十幾尊神像,形象逼真,其中既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可以說是明清藝術薈萃一堂。
在明代,來金頂朝山進香的普通百姓是不能到金殿的,只能在這裡朝拜真武大帝,高高在上的金殿他們只能在遠處望上一眼,由此體現著等級的森嚴和皇權的神聖。 

 

仁威觀在元代就有了一些道教建築,明永樂十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和所有武當道教的宮觀一樣,仁威觀主要有大殿、龍虎殿、靈官殿等一些主體建築。現在這些殿堂已經被毀,人們只能從遺址上想像它當年的規模了。
仁威觀建於明代,同時也毀於明代,這給人們留下了個謎。要解開這個謎,目前只能用一個傳說。傳說仁威觀在辦道時,出現了一些貪戀女色的不法之徒。他們把來上香的有些姿色的女人藏匿起來。這對道教來說,是犯了違反戒律和皇帝聖旨的大罪。
當時的皇帝知道這事後,就遣錦衣衛率軍進山剿殺。軍隊把這夥不法之徒埋入土中,用鐵犁犁死,然後焚毀了仁威觀,以警後世。
傳說的可信度如何,不得而知,但它至少說明,神也好,統治者也好,歷來講的是仁威並重,正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泰常觀位於南岩東北方的峻嶺之上,海拔1048米。元代這裡就有古代建築,明永樂十六年又進行了重建。由於它所處的位置經常是霞霧環繞,歷史上也曾被叫做“雲霞觀。” 相傳武當山曾有一位醫術高明的道人,叫泰常。他曾醫好皇太后的疾病而不接受賞賜。皇帝就下令在武當山建此廟觀,按這位道人的名號賜封為“常泰觀”,以示後人銘記。另一種說法是,泰常為十二天神之一,泰常觀就是祭祀天神的地方,所以泰常觀裡供奉著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聖像。 

更多旅遊信息:

澳洲團   澳洲   澳洲旅遊     大堡礁   澳洲旅行社   專辦澳洲旅行社     澳洲機票

澳洲旅遊推薦   宿霧   宿霧旅遊   紐西蘭   紐西蘭旅遊   紐西蘭蜜月   紐西蘭旅行社

關島   關島旅遊   關島自由行     帛琉   帛琉旅遊   帛琉自由行   蜜月旅行   蜜月團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蜜月     機票   便宜機票  旅遊   國外旅遊     馬來西亞旅遊

海島旅遊   沙巴旅遊   新加坡   日本   韓國   泰國   泰國自由行   自由行   自由行比價

旅行社評價     旅行社   長灘島旅遊   長灘島   長灘   長灘島飯店   長灘島旅行社  

長灘島機票   長灘島機加酒     長灘島自由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